兩性擇偶的殘酷戰場

前陣子看到了一個節目, 這節目主題是在研討為什麼在網路兩性交友媒體上,為什麼男性總是很難配對到女性的現象。 更加難得可貴的是,這節目使用了很多實際的資料數據來進行分析,以非常可靠的證據和假設來分析這些現象。

這裡我將從這部節目開始,繼續討論兩性在擇偶環境上的一些生態、接露一些求偶生態殘酷事實背後原因, 並且想特別著墨在女性求偶的陷阱上面(畢竟男人的困難相較來說單純明瞭的多)。

那篇節目裡提到了很多的網路交友現象, 然而但凡在實際生活中進行過求偶擇偶行為的人,基本都知道這不只是網路交友才有的現象, 在現實生活中基本一樣如此。 節目裡著重指出了一個普通男性在求偶市場上的各種明顯的困難現象, 但稍加思考分析就會發現,這些各種困難其實幾乎都來自於同一個問題, 那就是男女在數量上的極度不平衡。 在通常兩性求偶的戰場中,男性追求者的數量一般是數倍於女性被追求者, 其他各種問題大多是從此衍生成型的。

但是,有沒有人想過一個奇怪的問題?男性與女性的數量差距真有如此巨大嗎? 聯合國公佈的正常標準胎兒男女比例是 1.05, 也就是說若有 100 位女嬰誕生,則表示對應誕生的男嬰是 105 位。 男女性別比是存在差異沒錯,即便是因為一胎化政策導致全球最高性別比的中國大陸,也不過就是 1.14, 而這點差異卻完全無法解釋我們一般所認知的,在求偶戰場上那種男多於女數倍的數量差異! 那麼,這些成倍數的男人是打哪來的呢?或者說,那些應該出現的女性都消失去哪裡了呢?

男人的殘酷戰場

男人在戀愛擇偶的戰場中處在極為弱勢的地位大概是當前社會共同認知的現狀(當然這裡只看一般水平的普通男性), 無數男性拼盡全力只為了能找個女伴,並且無數普通男性可能終其一生無法配得、或難以配得任何一位女性。 讓男人們必須要在求偶戰場上卯足全力拼殺爭奪的其中一項大的根本原因,就是供需的極端不平衡: 追求女性的男性太多,但是被追求的女性太少,後續許許多多的殘酷社會現象其實大多源自於此。 而那造成求偶市場上兩性數量極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我認為有二: 女性的被動傾向、以及男性的超額競爭!

眾所皆知,女人在戀愛和追求的活動當中普遍趨於被動。 相對於男性的「追求」,女性傾向於「擇偶」,處於被動的位置等待男性的追求,然後進行挑選。 導致這些現象當然有其背後的原因,但為了聚焦討論這次的主題,我不會在此深入探討。 所以有些人可以先暫時不用了解男女為什麼會這樣做?我們只先認同現實確實存在這樣的趨向即可。

女性的被動使得在兩性求偶的生態中傾向於被動等待,而非積極主動打開局面。 當男人與女人同樣處於單身並且有意交往異性時,男性往往積極主動行動起來, 而女性往往不做任何事情,就靠一個「等」。 於是我們就看到了為什麼線上交友的男女比例如此懸殊了。 即便是在線下的實體聯誼活動,男性的報名人數往往會是女性的數倍,而女性則可能意興闌珊; 各種聯誼活動可能一開放報名的當下,男性名額就瞬間爆滿,而女性名額可能直到活動開始的當天都還有剩。 這些都是臺灣各路聯誼活動的通常現象。 女性被動的擇偶趨向, 直接導致我們在人口結構上看到的那些本「應該出現的女性」消失在潛在異性的能見範圍外。

當然這不表示女性一定就被動到底不曾主動,只是就市場現實現象來看,女性通常都很能「撐」, 大多要直到自己意識到危機感的時候才會有所行動。 而這也是為什麼各線下聯誼場合裡,女性普遍年齡偏大的原因; 當然,這是另一個故事了,暫且先放著。

說完了消失的女性,我們來看看那超額的男性。那些多出來的男性是從哪裡來的呢?

一個在婚齡階段的普通男人,要面對的是數倍同性競爭者的競爭壓力。 對於一個單位的適齡 20 到 30 歲的適婚女性,除了同樣 20 到 30 歲的男性彼此互相競爭之外, 還要面對 30 到 40 歲的男性、甚至 40 歲以上男性的激烈爭奪競賽。 因為女性被動的關係前面可以追求的女性數量已經吃緊了,後面卻還有更多虎視眈眈的競爭者們緊吃, 這才是導致為什麼男性數量總是數倍於女的根本原因! 於是男性追求者激烈競爭互相殺伐,而女性則能以逸待勞,可以坐高姿態提條件要求。 這就是男人的困難,也是男人天生就要拼個你死我活的宿命!

女人的殘酷現實

既然兩性求偶的天秤是如此不平衡,那麼女人在擇偶這件事情上,不是應該極其愜意自然、好整以遐的嗎? 又怎麼會有困難和殘酷呢? 其實粗淺來看,女性在擇偶生態上存在著兩個比較明顯的誤區。

歲月殺豬刀

女性的首要最大敵人就是自己的年齡! 其實在前面對於男性艱苦困境的敘述中就已經隱隱表達出了這個殘酷事實,為什麼男性會超額競爭呢?! 為什麼那 30 多歲的男性放著同樣 30 多歲的女性不追? 為什麼那 40 多歲的男性放著同樣 40 多歲的女性不管? 為什麼男人們一股腦爭破頭,全擠去追求那 20 多歲的女性了? 許多女性沒有意識到受到男性的群起追捧呵護的背後是源自於自身的年齡優勢, 而以為是她自己的魅力、樣貌、品味、或是能力吸引到眾人的愛戴,或者就是低估了年齡的殺傷力; 直到一天那大限之日突然到來時,才赫然發現那些追求者不知何時早已遠去,不再受到歡迎, 甚至再不太有人願意搭理,然而那個時候卻已經後悔莫及了!

屬於女性的精華歲月就是從成年後開始直到大約 30 歲之前, 青春花期就是這麼短短的十年,並且過了就無法回頭。 這裡我們不扯什麼性別平等,因為兩性的吸引力就是來自那原始的吸引力。 我知道有些女性很反感男人看年紀這事, 但是現實就是一兩個人聲嘶力竭的叫喊是不可能攔得住一整群人的審美眼光; 不管如何鼓吹性別平等意識,也無法讓那些原來不對你感興趣的男人突然就喜歡上你, 最後你還是得屈服於現實。

一旦過了青春的最佳年紀,自身價值就會快速的往下掉,殺個你措手不及! 在這個問題上,那些基於兩性公平尊重平等價值觀衍生的說法並非不對,事實上還頗有一番道理; 只是抵抗不了人性天生的審美。 這就是明幌幌的現實,是男性群體源自於天性上的偏好,再多雞湯文也無法扭轉他人的喜好! 一群女人們受到集中寵愛的另一面,就是另一群女人被無情拋棄; 男人們對年輕女性怎麼樣的愛戀執著,對芳齡已過的女性就是怎麼樣的嫌棄排斥; 男人們這一邊怎麼樣的瘋狂相爭,另一邊就是怎麼樣的無情忽視。

雖然年齡的威力看似已夠讓女人苦惱,然而那自身的人性卻可能讓女性更加雪上加霜。 理想務實理性的情況下,我們對外在的要求應該匹配自身的現實條件, 例如你知道自己是個學渣,當看見隔壁家的兒子因為上不了臺大而懊惱的時候, 你知道對於自己來說只要能考上任何一間公立大學就滿足了, 甚至有些人可能認為只要能夠考上任何一間大學就滿足了。 然而對於屆齡的女性,正所謂由儉入奢易而由奢返儉難, 曾經的她可是擁有那樣的高價、受到那樣的追捧,曾經連怎麼樣怎麼樣的人都被她給拒絕了, 現在叫她要真實面對自己,找個與當下自己匹配的就好了,這談何容易呢? 這時候人性那不甘心、不甘願、不願認輸、不願妥協、不願承認失敗的部份不容易壓制, 而這將驅使女性容易因此錯過一個又一個的最後機會。 有些女人經此之後會開始劍走偏峰搞極端, 內心反感並且大力抨擊那些會挑剔女人年齡的男人(基本上幾乎就是所有的男人); 對於這些女人,我只能送給她一句話:「你知道什麼叫狗吠火車、螳臂擋車嗎?」

在我經歷過的每一場成人聯誼的現場(學生聯誼不算), 幾乎就是一群大齡女性以及另一群意興闌珊的男性們,互相表演看似給足面子的一場戲, 但是絕大多數時候可能是誰也看不上誰。 男人們在現場當然不會把心底真實的想法說出來,只是對更進一步的行為可能沒有太大的興致而已, 看在女性的眼裡大概會認為這些男人們木訥、內向、不懂互動; 但是錯了,這只是表面現象而已,如果現場出現了個真正的年輕小姐的時候, 你可能才會赫然發現原來這些男人是這麼的積極主動、開朗又活潑,甚至風趣加幽默!

那少數的優秀

求偶戰場上除了男女數量不平均所引發的一連串現象之外, 本文引用的那節目裡還提到了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現象: 兩性的吸引不是平均的,人們會更傾心於更優秀的異性,換句話說那更優秀的人搜刮了大半異性的愛戀。 這部份還算好理解,人嘛誰不是更喜歡那更好的呢? 但是除此之外卻還有另外一向更關鍵的現象: 比起男性,女性普遍更加傾心於那更加少數得多的極少數優秀男性! 我們不討論這特性是怎麼形成的? 但是這項觀察事實卻是在除了年齡之外,給女性的擇偶戰場真正加上殘酷競爭的糖衣砲彈!

女性更加集中愛慕那更加少數的優秀男性精英,用白話文來舉例那就是: 如果說男性普遍喜歡並追求那只佔了 25% 以下的漂亮女人, 那麼女性就是普遍愛慕追逐那只佔了 5% 以下的精英男人。 前面我們知道原本男女數量就已經非常不平衡了, 再加上這項兩性之間的偏好差異,進一步加劇了我們先前已知的情況,於是: 女性會更傾向於看不上客觀條件其實與自己同等級的男性,甚至對於稍優於自己的男性都容易「沒感覺」; 而大量普通男性無法、或難以覓得一個匹配的女性,即便是稍加優於平均水準的男性在擇偶一事上依然能感到吃力。 然而這些都只是在一般人範圍裡發生的現象, 但若我們將目光聚焦在排名最前面的那些優秀的人身上,整個情況就會完全大翻轉! 在拔高擇偶的戰場之中,女性面臨的競爭壓力非常激烈,能夠成功達陣的僅是少數; 而那些位在尖端的優秀男性才是真正的大贏家,握有完全的選擇權和話事權! 在尖端頭部的人群中,那前端 2% 的女性也許能夠吸引 40% 男性的青睞, 但是前端 2% 的男性卻可能擁有 80% 女性的選擇權。 對於一個前端 1% 的女性來說可能並不存在什麼問題; 而那真正的問題,也是這個段落的重點, 其實是發生在比方前端 10% 的女性想要搶奪前端 1% 男性的時候!

只要稍加不留意、只要稍加不清醒,上述的現象就容易讓女性掉入一個認知陷阱中, 未意識到其實在競爭激烈的競賽中並未具有足夠的價值,反而自我感覺以為擁有擇偶優勢。 而這才是此項生態特性真正具有殺傷力的地方! 對於普通男性來說,實際的擇偶競爭激烈,並且男性一般也都能認知到這項事實; 對於特別優異的男性來說,他們認知自己擁有絕對擇偶優勢,可是他們實際上也是真的具有擇偶優勢; 但是同樣的事情放在女性身上(比如前 15% 的女性)卻很容易產生認知落差, 客觀事實之下她們的確在 85% 的男性中擁有選擇優勢,但是若論及嚮往仰慕的那 5%,卻其實是處於劣勢中。

我們偶爾能從某些網路或媒體管道看到一些誇張的擇偶條件案例, 例如一個女人相貌平平、也看不出具有什麼真正突出驚豔的特殊優秀素質,卻能開列出一長串嚴苛的擇偶標準? 這些案例裡面可能只有極其少數是真的精神有問題或故意為之,而絕大部份其實是陷入了比較嚴重的認知誤差陷阱裡。 她們很可能並不覺得這些篩選條件有什麼不合理之處,並且完全覺得自己配得上。 這些女性其實並非完全沒有優秀之處,恰恰相反,她們在一般水平的戀愛市場裡多半具有一定的優勢條件, 例如長相比一般人更漂亮、身材比一般人更加姣好等等,因此在她們身邊通常並不缺少追求者和愛慕者。 雖然她們可能看不上圍繞在身邊的這群男性, 可是在眾多男性的吹捧簇擁和上趕著的討好中,她們認知到自己在戀愛市場中位處優勢高地。 這份對自己身價的自信,使她們信心滿滿的向著自己內心所嚮往的那群傑出精英男性的世界進發, 一腳踏入那個自以為游刃有餘實則慘烈困難的殘酷戰場。 於是她們擺出了高姿態,可能是真心覺得自己真的有本事配得這樣的男性, 也可能是為了設下門檻來篩除那原本就已經過多的追求者,終於洋洋灑灑邏列出了那些讓我們嘆為觀止的嚴苛條件。 然後,在這個完全匹配不上的戰場,她們被叮的滿頭包,敗的一遢糊塗。

條件匹配錯位所導致的荒唐並不是只有嚴苛門檻條件這一種,只是這種型態比較容易擺上討論關注焦點而已。 其它還有例如有些女性面對比自己高了好幾個等級的優秀男性時, 會要求對方對自己如舔狗般呵護備至、容忍自己的小作大鬧, 必須要這樣對自己好、應該要那樣對自己安排周到,要捧在手掌心時時服侍到位等等。 作為一個屬於少數特優秀的男人,先不論他是否能夠經常抽出這樣的時間和精神來應付這位女性, 單單就論一個真正具有絕對優勢地位和選擇權力的男人(其實女人也是),誰能長期忍受得了這樣的伴侶呢? 於是這些人當然只能落得最後大敗而歸的下場。 她們的盲點就在於丈者身處在一般環境中所擁有的高姿態資本,卻拿去應對高端範圍的男人; 在普通環境下受到的高價直待遇給了她對自身定位的錯誤判斷, 卻未意識到在高端環境下其實並未擁有什麼真正拿得出手的資本。

還有一些其他型態的認知誤區其實也屬於這類陷阱的範疇,例如這幾年在中國大陸常能聽見的說辭: 「全中國適婚單身人口,男人比女人多了三千萬,我作為女人怎麼怕嫁不出去?我大可以好好挑一挑撿一撿!」 這話說的其實真是事實,問題是你以為那多出來的三千萬男性真的處在你能接受並選擇的範圍內嗎? 這些大量「多出來的」男性都在各處偏遠鄉下,經濟水準也大多都在全中國最末地帶, 當然如果你願意接受的話,那也是真的不怕嫁不掉,也真的可以好好挑一挑;問題是,你願意嗎? 但是若回到了那些你所願意接受的範圍內的男性,可先別說排名前還是後了, 在許多發達大城市裡,單身男性的數量甚至還不夠女性瓜分的呢! 於是許多女性就在自以為可以安坐高位等待良緣的錯覺下,輕易的錯過了一切機會, 等到自身優勢逐漸消耗殆盡時才赫然發現事情的真像,然而一切都已經難以挽回了!

如果你要我用一句話來總結描述這一個陷阱困境,那就是: 未意識到身處在一處激烈競爭與淘汰的擇偶戰場; 受到在某另一個擇偶生態的優勢待遇蒙騙,錯誤的以為在目標生態裡也具有同等的優勢; 但是對於那能讓自己真正具有實際優勢的人群,卻又並不在自己能夠接受的選擇範圍內。

總結

這篇文章粗淺的論及了兩性在擇偶一事上面對的困難和陷阱, 但是有鑑於人們通常對某部份主題會比較敏感易受傷的心態參染, 可能會產生一種我在批評抨擊女性的感覺,因此我得先為自己做個簡單的澄清。 這篇文章的主題就是在論述困難和陷阱,因此才整篇都在論述各種困難和陷阱。 這裡我從未、也不會述說女性必定會落入什麼樣的圈套、或一定會有什麼樣的悲慘結局, 甚至在實際生活圈裡,也許那認得清狀況、沒有淪落到我所描述的遭遇境地的才是大多數; 但是本文所提出的這些憂慮並非沒有根據。 陷阱擺在那裡恰巧沒有人踩到,並不表示那個地方不危險,不值得提醒路過者注意。 而且相信本文的讀者若已達或超越婚戀年齡,可能也早已經發現在自己的朋友圈裡面或許就存在不少中招者。

總歸而言,男性和女性遭遇的問題樣式不太一樣。 男性的困難往往很容易理解,簡單又純粹,而這也是為什麼我較少著墨男性困難的主要原因。 相比於男性,女性在擇偶生態中往往是更加輕鬆容易的(請和差不多同個條件水準的異性比較); 不像男性的困難是那樣明晃晃而又絕望於突破,那阻礙女性擇偶的因素往往是以陷阱的困境而存在, 讓女性在客觀具有擇偶條件甚至具有優勢的情況下,默默被坑害; 而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才讓社會上議論剩女的熱度遠高過於討論剩男的熱度。

都說男追女隔層山、女追男隔層紗。 撇除掉部份極端因素,在絕大部份符合正常通常的兩性環境中,女性往往稍微積極主動一點,給男性個橄欖枝, 幾乎就能立刻收穫一個差不多相稱的男伴; 而這可是多少男人夢寐以求的簡單版求偶遊戲呢? 在現實生活中的絕大多數時候,一個女性就是比同等對標的男性更加容易脫單,而且容易得多。 更何況就算年輕女性什麼都不做,通常也會有一群男性主動圍繞著她! 年輕男性的困擾往往在於如何獲得一位女性的芳心,而年輕女性的困擾往往在於如何應付蒼蠅般男性的襲擾!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簡單模式的遊戲,卻偶爾能看到女性將手上一副好排打了個稀巴爛! 於是我常感慨萬千,如果世界有一個主宰的話,那麼不知道祂到底是不是存心故意戲弄著女性? 相對於男性的困難艱苦是如此簡潔明瞭,女性的陷阱和困境卻往往不那麼容易被察覺。 那就像是藏在花叢中的陷阱、是那藏在蜜糖中的毒藥; 如果說那些陣亡了的男性是在明幌幌的廝殺戰場上身中數刀壯烈犧牲, 那麼這些中招的女性往往就是在漂亮的花園和華美的氣氛中陷入泥濘, 甚至即便發現原來在花團之下竟然是補獸夾,也經常不願意主動掙脫,反而幻想獸夾會自動脫落!